欢迎访问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--公共基础课部
| 公共基础课部
公共基础课部
首页 > 主页 > 教育教学 >

专升本英语教学经验分享:基于学情、精于设计、重在激励

作者:原创 时间:2025-10-17 来源:本站原创


在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的英语课堂上,张琴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学魅力,创造了学生抬头率长期稳定在90%以上的“兰台现象”。这一数字背后,是她对“以生为本”教育理念的深刻践行——通过精准的学情洞察、用心的教学设计和充满温度的人文激励,她成功点燃了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热情,让英语课成为他们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启航点。

image.png

(开学第一课-张琴老师实时课堂)


一位能让高考英语30多分的学生重拾信心、让专升本模拟考80多分成为现实的老师,她的课堂会是什么样子?公共基础课部兰台学社邀请了张琴老师做出了她的答案。

作为一名高职英语教师,我在教学实践中始终秉持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理念,致力于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。现将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整理如下,与各位同仁交流。 

一、深入了解学情,奠定教学基础

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,许多课堂参与度低的现象,其根源往往在于知识断层而非态度问题。因此,精准把握学情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。

我的核心观点是:教学必须构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上。只有从他们熟悉的知识范畴出发,逐步延伸新内容,学生才能实现认知衔接,从而愿意倾听和参与。反之,英语课堂就容易沦为部分学生的“听天书”时间。

 

1. 多维度建立学生学情档案

在学期初,我会通过学情数据分析和日常观察,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源类型、高考英语成绩、技能高考背景及性格特质。尽快记住学生姓名并发现其闪光点,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。

 

2. 实施精准关注与差异化辅导

在课堂巡视和线上讨论中,我有意识地将更多注意力投向基础薄弱的学生。例如,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中,除学生互评外,我会对典型错误进行个别点评并记录成因。在后续教学中遇到同类知识点时,会进行针对性提醒,让学生在感受到被关注的同时,逐步修正错误。

典型案例

23级一名高考英语30余分的学生,在翻译练习中展现出良好的语感。通过持续课堂提问和个性化指导,他虽然课后学习动力仍显不足,但能扎实掌握课堂内容,最终在专升本英语模拟考试中也能取得六十几分的成绩。

23级另一位高考英语50多分的学生,凭借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持续的鼓励,不仅能在专升本英语模拟考试中考取80多分,还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。

 

3. 构建适度的师生关系

坚持学业上亲近,生活上保持适当距离的原则。在专业领域做学生的引路人,在生活中保持教师的专业形象,确保教学关系的纯粹性。

 

二、精心设计教学,注重课堂实效与文化浸润

备课不仅是教学准备,更是对学情的二次消化和教学策略的预演。

 

1. 基于反馈的动态调整机制

每节课后都会记录教学反思,特别关注学生的困惑点和易错点,并及时调整后续的PPT和教学设计,形成教学-反馈-优化的闭环。

 

2. 创新教学模式,实现知识关联

为避免教学僵化,我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变通。例如,在讲解词汇和语法时,会关联课前观看的英文电影片段,让语言规则在生动语境中重现。这种与学生兴趣点对接的方式,显著提升了课堂吸引力。

 

3. 拓展文化视野,深化语言内涵

在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,致力于将语言学习提升为文化认知的过程。通过引入文学选段作为语法例句、为教学视频配套背景知识讲解和随堂练习等方式,让学生体会到英语不仅是交流工具,更是通往更广阔世界的窗口。

 

三、强化课堂管理,营造专注氛围

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。我认为,有效的管理并非为了压制,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有边界、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,让学生能够真正沉浸其中。

 

1. 规则明晰,智慧执行

在课堂管理上,我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。开学第一课便会明确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,我会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,我对课堂状况有全面的把握,任何试图蒙混过关的行为都难以奏效。这种“不好糊弄”的认知,本身就能形成一种有效的约束力,从而智慧地将许多问题化解于未然。

 

2. 全程关注,精准干预

管理的高效,建立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。正因为我在学期初便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姓名和个性特点,才能在课堂管控中掌握主动。当发现有学生讲话或走神时,我能立即点出他的名字,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请他回答问题。这一做法传递出多重信息:首先,老师认识并关注着他;其次,课堂上的任何行为都处在老师的视野之内;最终,这种干预既提醒了学生,也让他感受到被“看到”和关心,而非简单的斥责,从而在维护纪律的同时,也保全了学生的自尊,体现了管理的温度。

 

四、实施多元激励,激发学习动力

有效的激励是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。

 

1. 立足实际,强调进步价值

明确向学生传达:我了解每个人的现有水平,看重的是每个人的进步幅度。要求学生展现真实水平,反对虚假成绩。并用往届学生的真实案例证明:“只要在现有基础上持续进步,每个人都有升本的可能”。当有学生在得知自己通过四级考试的清晨六点,就迫不及待地与我分享喜悦时,我深深感到,这种基于个体进步的激励,真正点燃了他们的自信与动力。

 

2. 情感介入,传递教师期待

激励不仅在于学生成功时的喝彩,更在于他们受挫时的支撑。例如,班上一位非常努力的班长,在四级考试中以两分之差失利。我主动找到她,首先充分肯定她长期以来的付出与进步,而后再鼓励她:“这次的差距微乎其微,证明你的基础非常扎实,只要再接再厉,下次必定能更上一层楼。” 这种及时的关心,旨在将一次挫折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。当学生整体呈现懈怠状态时,我也会选择性地使用严肃批评。这些教育方式的核心,都是向学生传递一个信念:老师看到了你们的努力,也对你们抱有更高的期待。这种期待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。

 

五、坚持教学反思,持续优化改进

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视为成长契机,建立“发现问题-分析原因-实践解决-总结反思”的循环改进机制,不断提升教学应对能力。

 

六、结语

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。大家都是深耕教学一线的前辈,拥有比我更丰富的经验和更深刻的理解。我始终相信,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是相通的,我们所探讨的诸多方法,其核心无非是以生为本的落实与坚持。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真情反馈,都源于他们对自身潜能的挖掘和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回应。只要我们真正将那些经典的教育理论一一付诸实践,用心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细节中,那么,课堂抬头率的提升、教学效果的改善,便是水到渠成之事。教学之路,道阻且长,我将继续与大家一起,以务实的态度和持续的探索,共同推动高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。




    公共基础课部本专升本英语教研室-张琴